搜索
你想找的

烧碱期货上市系列专题(二)国内外烧碱生产、消费及贸易格局分析
烧碱期货上市系列专题(二)国内外烧碱生产、消费及贸易格局分析

新闻中心

- -

烧碱期货上市系列专题(二)国内外烧碱生产、消费及贸易格局分析
2023-09-19 19:46:33亚盈体育app官网下载

  中国的烧碱工业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此时中国刚成立了第一家氯碱厂,但烧碱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工业品,烧碱厂也主要以自发形式来展开生产和经营活动,规模效应和国家政策支持都相对欠缺,生产技术以引进欧美工艺为主,烧碱年产量仅有1.5万吨且品质相对低下,整个行业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鼓励工业生产于发展。此阶段烧碱行业的发展主要有政府主导,在提升烧碱设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又对电解技术和相应的配套设施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我国烧碱工业也得到了初步发展。尽管如此,此时国内烧碱工业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改革开放阶段,我国烧碱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此时国内电解技术的阳极材料迎来了重大革新,同时,又先后从日本、美国以及欧洲地区引进数十种离子膜电解槽工艺技术,为烧碱产能规模扩张提供了良好基础。

  我国自进入第十个五年规划以来,烧碱行业产能进入迅速增加的高峰期,经济的增长、需求的爆发带动行业规模逐步扩大,在2007年以前烧碱产能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十二五”中期以来,在国家环保政策、供给侧改革等政策限制下,烧碱行业产能增速及新增公司数明显放缓。此时,烧碱行业发展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产业体系一直在优化升级和改善,隔膜工艺因其能耗高、污染大、产品质量低等劣势逐步被淘汰,离子膜电解技术逐步占据烧碱生产的基本工艺的主导地位。

  过去十五年,我国烧碱产能和产量受国家政策、需求等因素提振,出现稳步增长。2007年至2014年期间,烧碱产能和产量逐年稳步上升,二者年均增速分别达到8.8%、8.9%。其中,2007至2012年是行业扩张速度最快的时期,产能年均增速超11.3%,产量年均增速超9%。2015年以来,受供给侧改革、环保政策、工艺升级、产能结构优化等多方因素影响,我国烧碱行业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产能和产量年均增速分别下滑至2.2%、2.9%。

  我国烧碱行业产能利用率无法满负荷运行。2007年以前我国烧碱整体供不应求,行业开工率始终保持高位,随后数年在全球经济危机、扩张速度过快导致产能过剩、厂家生产积极性下降的影响下,烧碱行业开工迅速下降,2009年、2010年都低于70%,随后5年装置负荷率稳步恢复。2014年之后烧碱开工基本保持高位波动,2021年开工达到86%的最高水平。

  2022年我国烧碱行业总产能4658万吨,年产量3981万吨,行业开工率85%。2023年上半年,我国烧碱行业公司数增至166家,产能提升至4756万吨,产量2016.6万吨,较2022年上半年提升2.5%,行业开工率稳定在85%。

  我国烧碱产能和产量的分布主要有两大特点。其一,从上游来看主要围绕原料产地布局,从下游来看靠近主要消费地区;其二,烧碱生产厂商分布广泛,遍布全国80%以上的省(市、自治区)。这样的特点奠定了国内烧碱产能主要聚集在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呈现“两极”分布。西北地区的优点是丰富的资源和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原料、人工等),而东部沿海地区则具有进出口及货物运输便利、消费集中等优势。

  按照地理大区划分,2023年国内烧碱装置分布大多分布在在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这四个地区烧碱产能占比达到87.7%。西南、华南、东北也有少量产能分布。华北和华东地区产能占比较高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聚集了大量烧碱下业,如下游氧化铝、纺织、印染、造纸等,是烧碱需求比较集中的地区,充足表现了烧碱产能靠近消费地区的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则是由于盐资源、煤炭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优势显著,成为近些年烧碱产能增幅较多的区域,也是烧碱行业围绕原料布局的特点体现。

  从省份来看,山东省烧碱产能独树一帜,占据国内近四分之一的比重,这主要由于山东是国内化工大省,该地区聚集了大量下游如氧化铝、造纸等行业。除此之外,与烧碱紧密关联的纯碱、PVC等产品在山东也分布大量产能,产品之间的联产效应较为显著。江苏、内蒙、新疆烧碱产能分别位列国内第二至第四大省,内蒙、新疆主要是由于PVC产能位列国内前两名,其上游液氯和烧碱的联产作用导致这两个地区烧碱产能占比也较大,且人力成本优势显著。江苏省则聚集了烧碱产业链多个行业,既有下游纺织、医药、冶金、化工和轻工等行业,也聚集了石化、电力等能源行业,同时还分布非金属矿产资源如钠盐等,这一些行业都为烧碱的原料、生产、消费提供便利条件。

  2023年上半年我国烧碱总产能4756万吨,但公司数却高达166家,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我国烧碱行业单个企业规模相对偏小,尽管如此,我国烧碱企业平均规模已经从2012年的20万吨提升至2022年的29万吨。

  国内超过60%的烧碱企业有耗氯的下游配套装置,超过10%的烧碱企业有耗碱的下游配套设施。具有自备电厂设施的企业近乎一半,具有原盐原料配套设施的企业超过10%。四家百万吨以上的大型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总和超过10%,除山东一家没有固碱产品外,其余均生产32%、50%液碱以及固碱。

  烧碱产量分布与产能分布基本一致,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四个地区占据近90%的比例。2023年上半年山东、内蒙、江苏、新疆、浙江、河南、河北、四川、广西、陕西占据国内烧碱产量前十地位。其中,山东省烧碱产量仍位居第一,2023年上半年累计产量547.86万吨。

  宏观经济周期、政策、技术、需求等都会对烧碱产能及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行业自身运行特点来看,影响烧碱实际供应的因素还有检修、安全环保、季节性等。

  氯碱企业通常每2-3年大检一次,而检修多依据市场行情、环保政策和液氯市场需求等因素调整,特别是较大规模的氯碱企业检修,会直接影响烧碱阶段性供应量,并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大规模氯碱企业装置检修并非同时停掉所有产线,而是分产线轮流停车,一般整个检修周期历时1个月;中小规模氯碱厂家一般停车检修历时7-14天。

  氯碱行业原本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再加上烧碱副产品液氯,有剧烈刺激作用和腐蚀性,在常压下气化形成气体,人体吸入后会严重中毒。同时,氯碱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有废气、废水排放。虽然近些年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已基本淘汰,但氯碱行业依旧属于安全环保检查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也就导致环保督察期间、安全检查期间,烧碱生产企业开工率将受到较大影响。通常来说,春季、冬季安全环保检查较严格。

  从烧碱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来看,通常3-5月份公司制作积极性相比来说较高,6月进入夏季之后的三个月时间里,公司制作水平通常处于下降通道。9月之后气温下降,烧碱公司制作积极性再次提升至高位,直至年底。1-2月又会面临春节假期等因素,生产水平会受到短期影响。

  出现这样的季节性,一种原因是受到天气及气温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烧碱副产品液氯需求淡旺季明显,进而对烧碱生产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夏季属于液氯需求淡季,氯碱厂为了控制液氯库存,会及时作出调整氯碱装置开工情况。而秋冬、春季,属于液氯需求旺季,氯碱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液氯供应,一般生产积极性较高。

  我国不仅是烧碱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烧碱消费大国。过去十年我国烧碱消费量迅速增加,增幅达到46.74%,折合年均消费上涨的速度5%。2015年成为中国烧碱需求增速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烧碱需求量年均增速达到了10%,消费水平也从2012年的2252万吨/年提升至2022年的3657万吨/年。2015年,受供给侧改革及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烧碱及其下业均进行了结构化调整,烧碱需求量出现负增长,当年增幅-4.3%。2016年至2021年,我国烧碱需求量进入平稳增长周期,此阶段烧碱需求年均增速4.68%。

  2022年由于国内烧碱下业表现相对温和,再加上出口量提升明显,导致国内表观消费量又出现负增长。据统计,2022年我国烧碱表观消费量3657万吨,同比下降2%。

  我国烧碱消费的地理位置分布与产能分布有一定重合,大多分布在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华北地区即使我国是烧碱主要生产地区,又是消费集中地区,年烧碱需求量占比超过35%。华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又处于沿海地区,对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的进出口极为便利,该地区烧碱下业发展成熟,烧碱年消费量位列国内第二,占比近25%。华南和华中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西南地区烧碱消费量位列第五,三者消费占比分别为13%、10%、9%左右,以上五个地区消费量占比约92%。西北地区虽然烧碱产能分布密集,但由于其下业发展薄弱、产品面临远距离外销等问题,消费占比仅6%左右。

  在烧碱需求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有70%都与烧碱产量省份重合。其中,山东省仍独占鳌头,年度烧碱消费占比超过20%。这主要由于山东地区氧化铝产能分布较为集中,该行业对烧碱需求量占比超过山东地区烧碱总需求量的一半。另外,山东地区造纸、化工等行业也相对集中,对烧碱需求量也较为集中。

  烧碱下游第二大消费板块的化工行业产能大多分布在在在山东、江苏、河北、浙江、河南等省份,这五个地区的化工行业对烧碱的需求量占化工行业烧碱需求总量约60%,且这些地区均位列国内烧碱需求量前十。

  纸业作为烧碱下游第三大行业,生产企业遍布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这四个省份对烧碱的需求量占纸业对烧碱需求总量比例约67%。

  化纤印染行业作为烧碱下游第四大板块,其产能大多分布在在江苏、浙江、新疆、山东、河北,这几个省份对烧碱需求量占行业对烧碱总需求量得比例超过60%。

  注:烧碱产业链及下游各行业基本情况已在烧碱上市系列专题(一)中为大家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我国烧碱产品规格较多,多数下业多遵循就近采购、液碱优先原则。较为例外的是山西、广西、贵州等烧碱主要输入地区,其区域内及周边只有少数的液碱供应,再加上液碱长途运输和储存均有不便之处,所以采购固(片)碱较多。华东地区液碱供应相对充足,下游企业多以采购液碱为主。但山东地区部分氧化铝企业、江浙地区部分印染化纤企业也会采购部分片碱,作为液碱的补充原料。液碱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在国内占据较大比例,整个华东地区液碱和片碱消费占比在8:2左右。

  下游企业除了根据烧碱供应和地理位置做采购之外,还会根据液碱和片碱价差来调整二者的使用量。当片碱价格较低时,也会第一先考虑采购片碱来控制原料成本,反之当液碱价格较低时,也会增加液碱采购量而减少片碱采购量。

  我国烧碱行业常见的销售模式包括直销和经销,其中直销最为普遍,几乎不存在代销。

  直销是指烧碱厂家直接与下游用户进行交易,通过这一种方式,烧碱厂家与下游用户之间降低了流通成本,保证了烧碱销售与采购的稳定性。经销是指国内经营多个化工品种的化工贸易企业同时经销多个品牌的烧碱。经销贸易商每个品牌的烧碱贸易量正常情况下不会太大,批发拿货,会依据市场行情进行库存管理,自负盈亏。

  根据烧碱产品品种类型来看,液碱因受运输半径的制约,多为省内或周边省份的销售,直销比例约为 90%。液碱贸易商较少,多集中在生产企业不多的广东和福建省。固碱在运输上较液碱便利,且固碱的生产企业多分布在西北地区、山东,而下游消费企业多位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烧碱生产企业对对氧化铝、造纸和粘胶纤维行业等需求量大且集中的企业多采用直销,其他需求量比较小的下业企业多采用贸易商经销模式,且贸易商分布遍布华东、西南、华中、华南、华北等地区。综合看来,固碱直销比例约为 60%,其余40%为经销。

  根据贸易体量来看,液碱贸易商经营规模在5-10千吨/月(折百)为大型贸易商,经营规模在2-5千吨/月(折百)为中型贸易商,经营规模在 2 千吨/月(折百)的为小型贸易商。固碱贸易商主要是做片碱贸易,经营规模在 5 千吨/月以上的为大型贸易商,经营规模在 2-5 千吨/月的为中型贸易商,经营规模在 2 千吨/月的为小型贸易商。

  烧碱运输有铁运、汽运、水运和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在液碱贸易中,汽运多用于省内和周边省份销售,很少用于跨省销售,半径一般在300km以内,超过300km半径会以水运代替。水运国内分为内河运输和海运:内河运输多以京杭大运河一段从山东和江苏北往江苏南和浙江运输,运输距离一般在500-700km;海运多是从山东省往福建和广东运输,运距离大致在1500-2000km。国内部分化工工业园区中有配套氯碱企业和下游企业的管道运输,此种情况下液碱通过管道运输。

  固碱没有运输半径的限制,它的运输方式更多样化,铁运、汽运、水运都很常见。西北地区有到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的铁路专线km,到达贸易集散地后,300km以内的短倒多以汽运为主;内陆生产企业多以汽运为主,一般运输半径300-500km。国内沿长江及临港区域企业主要采取水运方式,运输半径一般在500-700km。

  烧碱被《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划为 8.2 碱性腐蚀品中,标号 12,危险性类别为腐蚀性。危险特征包括:1.遇酸发生剧烈反应;2.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3.有强腐蚀性;4.水解后产生腐蚀性产物。烧碱承运公司需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运输车辆营运证以及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上岗资格的证明文件。

  固碱和液碱的运输要求不同。固碱要保证以下五点,一是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多种产品混装混运;二是运输途中保持干燥,严禁曝晒、雨淋、高温;三是包装完整,有遮盖物,装载稳妥;四是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五是要保证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液碱除了以上五点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包装上不能用铝罐或锌罐运输;二是要密封并装满;三是汽运需要用罐车;四是冬季时要注意保温。

  在烧碱的三种运输方式中,水运成本最低,铁路运输次之,汽运成本相比来说较高。液碱和固碱情况也略有差异。在液碱贸易中,省内和相邻省份 300km 左右的汽运成本在200-250 元/湿吨,水运从山东到广东,根据船只大小的不同,运输成本在150-250元/湿吨之间浮动,船只运载能力大,则单位运输成本低。由于液碱的规格多为 32%液碱和 50%液碱浓度,长途运输时,多采用 50%液碱运输,以减少液碱折百后的单位运输成本。

  固碱贸易中,从西北地区到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的铁路运输距离大致为2000-3000km左右,折合运输成本大致在400-600元/吨。内蒙古到山东汽运距离约为500-700km,运输成本约为250-350元/吨。另外,水运和铁运中都会存在短倒成本,短倒在200km以内的成本约为200元/吨。

  考虑到多种运输工具以及运距因素,烧碱运输时间短则一天,长则半个月。例如,将烧碱从西北发往华北区域,约需要10天时间,如受天气等不可控的因素影响,运输时间最长会达到15天。而铁运和水运除考虑主力运输时长,还要增加二次短倒的运输时间。沿海货源多数是走水运发往各个港口口岸,后再进行短倒运输送至用户端,短倒时以汽车运输为主,火车运输为辅,因此远距运输周期也会相对较长。

  液碱贸易中使用第三方仓库的情况较少,主要因为液碱附加值较低,利润空间存在限制,同时液碱多是厂对厂交易,贸易量较少。天津、连云港及广东等地液碱第三方仓储较集中,方便液碱出口或者贸易商中转。

  固碱贸易中,大型贸易商在主销区一般选择自建仓库,贸易过程中一般将固碱直接运至贸易商仓库或者最终用户仓库。有些固碱生产企业在主销区也会设有自己的销售分公司及相关仓库,也有个别生产厂商会在主销区租赁第三方仓库。

  液碱的出入库费用一般在10-12元/湿吨左右。固碱的出入库费用,如运输方式选用汽运,则为30-35元/吨之间;如运输方式选用火车运输,则为55-60元/吨之间。液碱的仓储费用约为1.17-1.67元/湿吨/天,固碱的仓储费约为1-1.33元/吨/天。

  液碱属于液体化工产品,采用动态库存管理,氯碱企业一般按照储罐的 80%液位作为安全液位,在此安全液位内即可算是安全库存,一般的库存则都是动态变化。通常液碱企业产能在 30-50 万吨/年规模,储罐规模约为1万吨(折合32%离子膜碱约7400立方米)。

  固体烧碱企业多根据自身规模大小确定安全库存水平,产能规模越大的企业库容和常规库存水平也相应较高。另外,西北地区企业的库容和常规库存要高于同样规模的东部企业。西北地区日产量在400-600吨的片碱企业,一般库存水平在3000-5000吨不等;日产量在800-1000吨的片碱企业,一般库存水平在8000-10000吨不等;日产量在1300-1500 吨的片碱企业一般库存水平相对控制灵活,最多可堆放20000-30000 吨库存。新疆同等规模片碱企业则库存控制灵活性更好,最多堆放30000-50000吨,但这中间还包括较大比例的预售量。相比之下,东部日产量在1300吨以上的片碱企业,正常库存水平2000-3000吨,最高库存在4000吨左右。

  我国烧碱的主产区位于山东、内蒙、江苏、新疆、浙江等地区,主销区位于山东、山西、江苏、河南、广西、浙江、河北和广东等地区,二者虽有重合,但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就需要通过贸易来进行调节。整体来看,我国烧碱贸易呈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 的流向,贸易集散地也基本覆盖烧碱的主产区和主销区。

  华东地区既是我国烧碱主产区,也是主销区。当地烧碱生产以山东、江苏等地为主。山东地区还是我国氧化铝产能产量第一大省,再加上造纸及化工企业较为集中,烧碱消耗量非常大。当地烧碱产品既有液碱,也有固碱,在满足本地氧化铝企业消费后,山东盈余还会向周边地区如河北、山西、河南、江苏等地区输入(汽运),或通过船运向华南的福建和广东进行销售。因此,在华东区域内,山东、江苏属于烧碱流出地,浙江属于烧碱流入地区。

  华北地区内烧碱供需和华东地区类似,当地既聚集了大量烧碱产能,也集中了较多烧碱下游企业。该地区主要产能分布于内蒙,而主销区集中在山西、内蒙、河北等地区。内蒙地区烧碱生产包括固碱和液碱,除了少部分销往省内的氧化铝行业外,固碱通过汽运流向山东、河北、山西等地,通过火车专线流向华南和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烧碱产量和消费量占国内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4%、6%,该地区格局严重供过于求。因此,该地区是烧碱的主要净流出地区,而主要净流出省份以新疆为主。由于该地区烧碱产品以固碱为主,因此更适合长距离运输和储存,烧碱流出的运距也相对较长。新疆烧碱除少部分销往省内化纤行业外,大部分通过铁路专线销往西南、华南、华东地区。

  华南、华中、西南地区烧碱需求量均大于当地烧碱供应量,故这三个地区均为烧碱流入地区,每年烧碱供需缺口约600万吨附近,一定要通过西北地区以及华东地区货源补充。而东北地区烧碱供应及需求量都相对偏少,少量盈余通过船运流向华东(船运)、河北(汽运)。

  中国是烧碱净出口国,且年度进出口量占国内需求量的比例非常低,2022年进口和出口占国内总消费的占比分别是0.17%、8.89%。因此,与国内市场相比,进出口仅作为中国烧碱市场供需平衡的调节途径之一。

  2010至2013年我国烧碱进口量从1.7万吨逐渐下降至1.1万吨,2013年至2017年基本稳定在1万吨左右。2018年之后烧碱进口量显著提升,此后4年年均进口量5.23万吨,2019年峰值6.99万吨。烧碱进口量显著提升主要是受到国内价格持续上涨明显,国外低价烧碱趁势而入。2022年烧碱进口总量回落至0.89万吨,其中,液碱进口数量0.09万吨,固碱进口数量0.8万吨。

  我国烧碱进口产品型号会出现阶段性变化,2017年以前以进口固碱为主。根本原因是国外的固碱含量基本能达到99%以上,比国内相同规格的固碱纯度高,能够很好的满足国内化学试剂行业和医药行业用户要求。另外,这一些行业对固碱的用量基本稳定,因此2017年及以前国内固碱进口量波动幅度非常小。2018-2021年以进口液碱为主,主要由于2018年国内液碱价格快速上涨,国内外液碱价差高达190元/吨,部分下游企业通过采购进口液碱以控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2022年进口固体烧碱数量再次超过液碱,但由于二者数量均可忽略不计,因此对国内供需及烧碱价格影响也可以忽略。

  我国烧碱进口以东南亚地区为大多数来自国,液碱进口以日本、沙特、印尼、韩国等地区货源为主,固碱进口以日本、波兰、泰国等国家为主。

  尽管我国长期保持烧碱净出口国地位,但2005年以前我国烧碱年度出口量不足100万吨,2006年烧碱出口量突破100万吨之后长期保持百万吨以上水平波动。2006~2010年期间我国烧碱年度出口量波动幅度较大,整体维持在133万吨至208万吨之间波动。2011至2020年期间,我国烧碱年度进口数量在2011年达到峰值214.94万吨之后逐步下降,2020年出口量降至115.46万吨,9年时间下降幅度达到46.28%,近乎腰斩。

  这期间出口量稳步下滑的原因综错复杂,一是国内价格处于较高水平,出口价格对中国氯碱企业吸引力不足,导致中国碱企业出口积极性不高;二是外需不强,出口订单同比下降三是中国局部地区氯碱企业因大气污染防治影响,开工负荷不足,液碱市场供应量减少,氯碱企业多满足内需为主,出口货源有所减少;四是印度方面出台关于烧碱的BIS认证,导致我国出口烧碱货源流向印度方向受到一定制约。

  2021至2022年我国烧碱出口数量快速攀升,尤其以液碱出口增速最明显。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烧碱出口总量达到324.77万吨,同比2021年增加119.10%。其中,液碱出口数量266.29万吨,同比增幅143.3%。固碱出口数量58.48万吨,同比增幅50.79%。

  液碱的出口增幅明显主要受到澳大利亚、印尼、欧洲等地区的进口增长提振,尤其是澳大利亚和印尼氧化铝项目的投产大幅度的提高了对烧碱的需求量。另外,近两年全球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明显,欧洲地区氯碱装置开工明显受抑,全球烧碱供应减少,中国烧碱产品国际份额显著提升。2022年中国液碱出口至欧洲的数量达到34万吨,而2021基本为零。

  我国烧碱出口目的地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区,液碱和固碱出口目的地略有差异。液碱出口目的国以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和东南亚国家为主,其中,出口至澳大利亚的数量最大。固碱出口目的地相对分散,以越南、加纳、加拿大、坦桑尼亚、南非等地区为主,其中,对越南的出口数量最大。

  过去十几年,全球烧碱产能和产量呈逐年上升态势,行业开工率在76%~83%区间波动,总产能在2021年突破1亿吨。从趋势来看,全球烧碱产能从2011年的8260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10245万吨,年均增长率约2%;全球烧碱产量从2011年的6443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8500万吨,年均增长率约2.57%。

  从地理位置上看,全球产能比较集中的地方为东北亚、北美和欧洲。其中,东北亚烧碱产能超过5500万吨,占全球产能的比例超过一半。北美和欧洲的烧碱产能也都超过1000万吨,二者分别占全球烧碱产能的16%和12%。印度次大陆烧碱产能2022年超过63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比例超过6%。除此之外,中东、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地区也有少量烧碱产能分布。

  亚洲最大的烧碱生产国是中国,2022年中国烧碱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比例近46%。印度此前是烧碱净进口国家,但2021年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成为烧碱净出口国家。除此之外,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也是烧碱产能较大的国家。但由于近几年亚洲烧碱格局发生较大改变,印度产能增长较快,2019年超越韩国成为亚洲烧碱产能排名第三的国家。

  美国是北美地区的主要的烧碱生产国家,占北美地区烧碱总产能的比例高达90%以上。欧洲地区在水银法工艺退出之后,近几年烧碱产能有所恢复。但由于2022年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幅度加大,当地氯碱装置生产受到较大影响。欧洲产能约75%左右位于西北欧,其余25%位于欧洲别的地方,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烧碱生产国,产能占整个欧洲的比例约45%。

  从生产的基本工艺分布上看,全球烧碱生产工艺同样以电解法中的离子交换膜法为主,2019年该工艺占比超过82%,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烧碱主产区。电解法中的隔膜法工艺占比约15%,主要分布于欧洲地区。电解法中的水银法和其他工艺已逐步被淘汰。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近几年全球烧碱供需格局变化也较大,因此2019年的工艺占比可能有所变化,但离子膜交换法工艺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全球烧碱需求过去十几年基本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22年全球烧碱需求量约8500万吨,与产量相当。全球烧碱产需格局基本平衡。

  全球烧碱消费集中的地区仍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与产能分布有一定重合度。亚洲是烧碱需求量最大也是增速最快的区域,该地区需求量占全球的比例约60%。亚洲烧碱产能又大多分布在在中国、印度、韩国和日本等烧碱产能比较集中的国家。东南亚区域烧碱需求主要依赖进口,需求占全球比重约5%左右。欧洲的烧碱需求量仅次于亚洲,位列全球第二。其增长点大多数来源于于在化工、纸浆、食品、皂业和水处理等方面。与亚洲需求结构略有差异的是,欧洲地区氧化铝行业对烧碱的消耗量占比比较小,仅为4%左右。北美烧碱需求仍集中在美国,其下游主要包含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纸浆和造纸等行业,但北美烧碱整体需求量增速甚微。

  虽然全球烧碱产量和需求量相当,但由于产能和需求在各个地区的分布不均衡、各国之间烧碱价差等因素,全球烧碱贸易较为活跃,总量占全球烧碱年产量的比例约为15%,且以液碱为主。固碱因产量相比来说较低,全球流通量也较少。

  全球烧碱的流出地主要为生产比较集中的北美、东北亚、西欧和中东地区。美国是液碱出口量最大的国家,2022年度出口量占全球液碱贸易量的比例约35%。这主要由于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扩张带动发电燃气成本急剧下降,使得烧碱成本及价格在全球市场都具有强劲竞争力。美国烧碱主要流向南美洲、大洋洲、加拿大和欧洲地区。东北亚地区烧碱主要流向大洋洲、东南亚、非洲和北美洲等地区。西欧烧碱主要出口为欧洲别的地方,而中东地区烧碱货源通常流向大洋洲、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除了美国之外,中国、荷兰、比利时、日本、韩国和沙特也都是全球主要的液碱出口国。中国作为全球烧碱(液碱)产量最大的国家,出口量位列全球第二。此前印度是全球主要的烧碱进口国,但近几年其本国烧碱产能增长较快,年度出口量在2021年首次超过进口量,且其出口量仍在不断增长。

  在固碱贸易中,中国也是全球固碱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年度出口占全球贸易总量的比例超过40%。除此之外,印度、泰国、沙特、俄罗斯、波兰、比利时等国家也有少量固碱出口。

  全球液碱的进口国家主要有澳大利亚、巴西、芬兰、加拿大、美国、瑞典、法国、荷兰、西班牙。其中,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液碱进口国,年度进口量占全球液碱贸易量的比例超过20%。澳大利亚主要从中国、美国地区进口液碱。其他液碱进口国的来源大多分布在在南美洲,欧洲、北美洲等地区。

  固碱的主要进口国家有越南、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坦桑尼亚、哈萨克斯坦。